跨境关条
Ctrl + D 收藏本站
当前位置:首页 » 用户思维

用户思维-亚马逊卖家的核心增长秘诀

mogoec 2025-10-22 22

对大多数刚入行的亚马逊卖家来说,增长往往被理解为“多投广告”“做更多SKU”“用低价抢排名”。但这些手段的根基若脱离“用户思维”,就像在沙地上盖房子。真正能让一个品牌持续增长的,不是算法技巧,而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满足

互联网巨头腾讯有一句著名的经营理念——“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”。这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整套实践逻辑。腾讯内部有个“10/100/1000法则”:

产品经理每月必须做10次用户访谈、关注100个用户社区、收集1000条真实体验反馈。

这个简单的法则,正是“用户思维”的实战体现。
而对亚马逊卖家来说,这同样是增长的起点。


一、什么是“用户思维”?——从卖货到解题

“用户思维”并不是空洞的营销概念。它的核心是:

从用户角度出发,去理解、定义和解决问题,而不是从卖家视角出发去推销产品。

张小龙(微信之父)曾说过一句话:“要能瞬间把自己变成傻瓜。”
这并不是自谦,而是强调——产品经理要能放下专业惯性,回到普通用户的使用场景中。

对亚马逊新卖家而言,这种“秒变傻瓜”的能力恰恰是最欠缺的。
举个例子:
许多卖家会把产品标题写得又长又堆关键词,因为“SEO优化”告诉他们关键词越多越好。但当用户在手机端搜索时,前40个字符之外的内容根本看不到,这种“堆词”反而让顾客觉得不信任,点击率下降。

换句话说,用户思维要求你不要从算法角度看产品,而要从用户体验看算法。


二、案例启发:从插排到亚马逊爆款的逻辑

荷兰公司 Allocacoc 的“PowerCube插座”是经典的“用户思维”成功案例。
他们观察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痛点:普通插排的插孔太近,几个插头一插就“打架”。这个问题存在了十几年,却被传统制造商忽视。

Allocacoc 把插座改成立方体结构,让插头能从不同方向插入,还能自由拼接扩展。结果,这个看似“小改动”的产品成为全球热销单品。

这正是“以用户为核心”的价值:发现别人没看到的真实痛点。

在亚马逊上,也有相似的爆款逻辑。例如,一款美国畅销的折叠可调节手机支架,最初的突破点不是“多角度支撑”,而是卖家观察到——很多上班族在视频会议时抱怨“支架晃动、镜头角度太低”。于是产品团队改进了底座结构,并标榜“视频会议稳定不抖”,点击率与转化率都显著提高。

这种产品不是“功能堆叠”,而是基于具体使用场景解决问题


三、亚马逊新手卖家如何建立“用户思维”

用户思维并非玄学,它可以被系统化地训练。以下三个步骤是最实用的入门路径:

1. 从数据之外找“人”

亚马逊后台能告诉你点击率、转化率、退货率,但这些只是“结果指标”,无法揭示“为什么”。
新手卖家应至少每月做一次用户访谈或评论分析

  • 随机抽取20条差评,分析原因。
  • 留意问题中重复出现的关键词(如“太硬”“安装麻烦”“味道重”)。
  • 反向去看竞品的好评关键词,找出他们解决的问题。

这是亚马逊版本的“10/100/1000法则”,你可能发现原来一个“退货原因”,就是下一个新品的机会。

2. 模拟使用场景,自己“当傻瓜”

别光看Listing,要自己用。
很多卖家连自己产品包装都没拆过,就开始做广告。试着让没有电商经验的朋友用你的产品,看他们在哪一步卡住。
例如,一款厨房用具包装过紧、开封不便,卖家却在A+页面上大谈“食品级硅胶安全材料”。结果用户抱怨“开箱太难”,品牌印象反而受损。

用户体验从拆箱那一刻就开始。

3. 用户反馈要快速闭环

亚马逊的评论系统就是用户调研平台。
通过“买家之声(Voice of the Customer)”“品牌分析(Brand Analytics)”工具,你能看到实时反馈。
关键不是“看”,而是回应并行动

  • 若某款产品的退货理由集中在“尺寸偏大”,那就立即调整尺码表说明;
  • 若评论提及“色差大”,要同步检查图片光线与实物对比。

用户思维的最终落地,是反应速度。你越快,增长就越快。


四、用户思维如何带来增长

数据显示,亚马逊平台平均转化率约为 9.6%(来源:Statista 2024 全球电商平台转化率报告)。
而在通过优化用户体验(包含视觉、包装、交付体验)后,部分品牌能把转化率提升到 12%-15%
这3-5个点的提升,对中小卖家而言,意味着GMV直接增长30%以上。

更重要的是,用户满意度高的Listing,在亚马逊算法中会获得更高的曝光权重——因为亚马逊的推荐逻辑,本质上是“以用户体验为导向”。
换句话说:用户思维,不仅让顾客满意,也让平台喜欢你。


五、寄语:增长的起点不是销量,而是用户

对于刚入行的亚马逊卖家来说,最容易掉入的陷阱是“看数据不看人”。
但所有增长的本质,都是用户选择你的那一刻。

当你能像张小龙说的那样,在做决策前让自己“变成傻瓜”,从用户角度去体验——
你就会发现:优化标题、改主图、调包装、调整价格,不再是杂乱无章的战术动作,而是围绕用户价值的系统工程

跨境电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但以用户为核心的品牌,永远不会缺市场。
因为真正的增长,不是“你卖出多少”,而是有多少用户愿意再次选择你。


(数据来源:Statista《Global E-commerce Conversion Rates 2024》、亚马逊品牌分析中心公开数据、腾讯公司文化手册、Allocacoc产品案例。)

>>> 关注本站,每天分享跨境电商前沿资讯 Ctrl + D 收藏本站/收藏为书签 

相关推荐

评论 ( 0 )

暂无内容,可通过【外观 - 小工具】添加

扫码关注

qrcode

联系我们

qrcode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