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到税务局短信心慌吗?揭秘跨境电商无票采购与结汇的“安全阀”
文/ MO小君 墨攻编辑部
“您的企业申报收入与平台推送数据存在较大差异,请自查。”
最近,不少深圳和义乌的亚马逊卖家向我吐槽,早上醒来看到这样一条税务局的短信,瞬间毫无睡意。在这个“金税四期”以此为抓手,大数据比对无孔不入的时代,曾经那种“闷声发大财、税务靠大概”的日子彻底结束了。
很多卖家感到委屈:我做的是出口,国家不是鼓励免税吗?为什么我没报关单就得补税?我的采购大多是1688甚至档口拿货,没有进项票,企业所得税怎么扛?

今天,我们剥开复杂的专业术语,聊聊跨境财税中最让卖家头疼的几个死结:无票采购、出口免税认定以及那个永远对不上的“收入数据”。
一、 增值税的“生死劫”:没有报关单就得交税?
大家都知道,中国对出口导向型企业有优惠,核心就是“出口免税”(适用零税率)。但这里有个巨大的认知误区。
很多中小卖家走的是专线小包,或者是拼柜出海,手里根本没有属于自己抬头的正式海关报关单。在传统税务逻辑里,无报关单=内销=必须缴纳13%或1%的增值税。这对于毛利本来就薄的跨境电商来说,简直是毁灭性打击。
真的无解吗?并非如此。
根据最新的实务操作经验,即便你手里没有那张蓝色的报关单,依然有机会争取“免税待遇”。核心在于构建一个“证据闭环”。正如业内资深财税专家Marie Wu所强调的,如果无法提供报关单,你必须向税务局主动提供以下四件套,证明你的货确实“出国”了:
- 完整的订单明细: 比如7-9月的所有亚马逊销售记录(Excel导出)。
- 境外收货地址证明: 证明消费者都在美国、欧洲,而非国内。
- 资金流证明: 收款必须是美金或其他外币,证明资金来自境外。
- 物流轨迹: FBA仓号、头程物流单号,要能和你的SKU一一对应。
专家点拨: 税务局要的其实不是那张纸,而是“业务真实性”。只要这四条证据链严丝合缝,你就有底气去沟通免税,而不是坐以待毙。

二、 企业所得税:别再按“Income”申报了!
这是目前引发税务预警的重灾区。
很多卖家的财务在做账时,习惯直接拉取亚马逊后台的 Total Income(净回款)作为收入申报。大错特错!
税务局通过数据接口从平台拿到的数据,是你的“销售收入(Gross Sales) – 退货收入”,是不扣除平台佣金、广告费和仓储费的。
举个例子:你卖了100万,平台扣了40万费用,回款60万。
- 你申报: 收入60万。
- 税务局看到: 收入100万。
- 结果: 系统直接判定你隐瞒收入40万,触发稽查风险。
合规策略: 必须按销售总额申报收入,然后把佣金、广告费作为“成本费用”列支。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——成本发票哪里来?
切记一个时间点:次年5月31日。这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截止期。也就是说,你2024年的采购成本发票,最晚要在2025年5月底前拿到手。只要有足够的成本票和费用票(物流、佣金发票)冲抵,即便申报了高额收入,你的账面利润也可以做平,从而合法免交或少交企业所得税。
三、 模式之争:9610、9810还是0110?
很多卖家公司注册下来了,却不知道该选哪种出口模式。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的画像匹配:
- 如果你是“铺货型”或“店群”玩家(0110一般贸易):你需要设立一个国内集采中心,再配合一个境外(香港/美国)公司。国内公司把货“卖”给境外公司,完成出口退税或免税,境外公司再运营店铺。这种“三层架构”虽然管理复杂,但最适合多店铺运营,能有效隔离风险。
- 如果你是“品牌精铺”大卖(9810海外仓模式):这适合有固定海外仓资源的卖家。优点是合规性高,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。但痛点在于必须定期报送库存数据。最麻烦的是,如果你的货在海外仓滞销了,之前拿到的退税款可能得退回去,财务处理非常棘手。
- 至于9610(零售出口):主要针对邮政小包。说实话,目前行业普遍反映9610手续繁琐、时效慢、费用高,除非你是做独立站直发的,否则对于亚马逊FBA卖家来说,有些鸡肋。

四、 痛点直击:无票采购与结汇死结
1. 1688采购没票怎么办?
小规模纳税人本来就没法退税,所以没票的影响主要在于企业所得税的成本抵扣。一个高阶玩法是:境外主体采购。利用你的香港公司或美国公司,直接给国内供应商下“形式发票”(Proforma Invoice)。在业务链条真实完整的情况下,目前部分地区的税务局是认可这种境外采购成本的,这能解决一部分“无票”难题。
2. 赚的美金怎么回国?
这是很多老板的痛。如果没有报关单,对公账户里的美金是无法直接结汇成人民币发工资的。
现状是: 大部分卖家依然只能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(如连连、P/P等)提现到法人私账。但必须提醒,随着公私户转账监管趋严,这种方式的额度限制会越来越紧。长远看,走“外综服”平台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(1039)进行合规结汇,是必须要布局的路。
寄语:合规不是交更多的税,而是睡更安稳的觉
经常有卖家问我:“现在政策变来变去,税务局口径也不统一,我到底该怎么办?”
我的建议是:“战术上重视,战略上从容”。
无论政策怎么变,企业所得税是“板上钉钉”跑不掉的,必须交;但增值税的“免税待遇”是可以争取的。不要等到收到了《税务事项通知书》甚至被稽查追溯三年数据时,才想起来找发票。
从今天起,建立清晰的财务流程,保留好每一笔订单的“证据链”,主动拥抱合规。毕竟,在跨境电商的下半场,比拼的不仅仅是选品和运营,更是谁能在这个风高浪急的财税环境里,活得更久、更稳。
关注本站,每天分享跨境电商前沿资讯( Ctrl + D 收藏本站/收藏为书签 )














评论 ( 0 )